《戰爭遊戲》,是一部於2013年11月1日上映美國科幻電影,根據同名小說改編,由蓋文·胡德執導。
上映日期: 2013 年 12 月 20 日(台灣)
類型: 戰爭、科幻
導演、編劇:蓋文·胡德
片長: 1 小時 54 分鐘
大街上的一個偶然,吸引筆者駐足觀賞由阿薩·巴特菲爾德主演(註1)的《戰爭遊戲》科幻電影,由於曾經看過當年的小男孩主演2011年上映的《雨果的冒險》HUGO(註2),對他的演技留下深刻印象。如今成為少年的他,雖然身行瘦削,但神采依舊,眼神清亮有韻,且豐含感情,說白了就是有戲。當下決定把電影找出來看,意猶未盡之餘,又看了原著。
本書是作者(Orson Scott Card,1951年8月24日-)第一篇發表的科幻作品,故事的點子-戰鬥室(the Battle Room)-則是來自他16歲時醞釀的創意,實在令人欽佩。本書在30年前的1985年出版,以當時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均尚未普及的年代,書中涉及的通訊、虛擬、傳輸科技技術,至今看來仍別具新意;此外,作者當年已有網路論壇能影響社會輿論的洞見,思想前瞻,一如華人所謂先知先覺;再者,用來進行太空軍事訓練的無重力「戰爭室」,筆者深感,如果可以規劃為休閒產業,有別於地面的漆彈對抗,想像筆者在戰鬥室與他人對戰,就讓人神往期待。
《戰爭遊戲》是一個有關資優兒童的故事,也是一個有關軍人的故事,主要描寫資優兒童如何在極高競爭壓力下,如何克服實體與心靈層面的遊戲難關,還一路贏到最後的小說。雖然它是虛構的,但卻涉及很多共同的人性,因此,書中提到有關領袖本質的部分,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課程材料;美國北卡州的某所學院,也將其用在科際整合課程中,用來當成個人解決問題和激發創意的參考書;也有人探討其中的政治理念;還有人視其為宗教小說。這也說明了三十年前,這本書得到雨果獎和星雲獎雙料桂冠,而且,時至今日,《戰爭遊戲》仍高居20世紀長篇科幻第二名,僅次於歷次投票「永遠的第一」《沙丘魔堡》(Dune)。
電影《戰爭遊戲》故事背景是在22世紀的未來世界,人類面臨外星蟲族的大舉入侵。在兩次接觸戰爭中,人類雖擊退了外星生物,但也損失慘重,在生死存亡的危機意識下,人類反守為攻,全力備戰發動第三次人族蟲族大戰,地球各國組成的軍事聯盟從世界各地篩選出天資聰穎的青少年,成功培養一位天才軍事指揮官及一組同齡的菁英幹部團隊,再將這群菁英蒙在鼓裡,以虛擬戰爭遊戲練習的策略,透過遠端操控,地球聯合艦隊得以徹底消滅蟲族星球。
想來,看書還是比較能創意無限、心神領會作者的精彩故事。
註1:阿薩·馬克士威·桑頓·法爾·巴特菲爾德(AsaMaxwell Thornton Farr Butterfield,1997年4月1日-)[1][2]是一名英國倫敦出身的兒童演員,知名作品有2011年馬丁·斯科塞斯導演的兒童3D電影《雨果的冒險》,以及2013年的科幻片《戰爭遊戲》。
註2:《雨果的冒險》(英語:Hugo)是一部2011年馬丁·史柯西斯導演的3D電影,根據美國作家Brian Selznick於2007年發表的奇幻兒童小說《雨果·卡布里特的發明》(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)改編而成。導演通過本片向早期電影的先驅之一、法國電影大師喬治·梅里愛致敬。本片是馬丁·史柯西斯執導的首部3D影片,美國於11月23日上映
離婚證人 、台北離婚證人 、新竹離婚證人 、彰化離婚證人 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遺囑見證人 、結婚證人
留言列表